谈客户管理专业问题怎么说_谈谈对客户管理的认识
看到很多咨询公司管理者,都羞于谈“客户第一”,感觉太虚太装,但其实是对客户第一存在误解,回避的姿态也会让自己失去一个极具效力的杠杆。不论管理者将“客户第一”视为高尚理想,还是把其看作现实盈利工具,都需要全力倡导与践行,不可置之不理,否则组织的效率就难以真正提升,很多问题也会层出不穷。
01►为什么“客户第一”是组织最大的“利己”?
社会是一个分工系统,由企业间自行匹配协作,相互产生价值,共同为终端客户创造价值。如果有一家企业找不到可匹配输出价值的对象,就只能解散消亡了。所以,公司存在的根本合理性,就是客户的需要,如果不被客户需要了,公司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消失了,即使还在运营,也像一个溺水挣扎的人。
“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并不高尚,也不是谄媚客户的话术,而是顺应公司运营本质的“天道法则”,是通过“利他”实现“利己”。如果企业没有这样的感知,就不会真正做到“惜客如命”。如果组织的头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本质,组织就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不会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各种行为活动都不会聚焦,就可能做出伤害客户利益的事情,而每一次对客户的损害,就把支持公司得以存在的地基撤掉了一些砖石,把公司朝向倒闭推进了一步。
02►践行“客户第一”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站在客户立场思考问题”。因为这是我们与客户合作的基础起点,没有这个起点的达成,后面的工作很可能会劳而无功。为什么呢?因为“客户第一”的目的就是能够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客户问题,要理解客户的问题,就要换位到客户视角展开思考。当客户感知到你在转换角色考虑问题,就更容易赢得信任,得到更多的问题真相。
“站在客户立场思考问题”是一个说起来不难,但做起来很容易忽视的重要原则。比如,在前期合作洽商过程,我们有没有探究客户需求表象背后的真相;在做定位的时候,有没有思考客户落地的能力;我们在跟对接人沟通时谈客户管理专业问题怎么说,有没有想到他上报我们成果时会有什么难处等等……还有很多具体场景,都需要我们站在客户立场,以为客户务实解决问题为目标,做出对应的思考和行动。
03►为什么说“客户第一”是服务的核心提效杠杆?
在一个合作中,实现“客户第一”的佐证,就是为客户创造了大的价值,而创造大价值的起点,就是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在整个顾问过程,理解客户需求是“1”,后面的工作都是“0”,若没理解清楚客户需求,后面的工作都是耗费。遵照客户第一,就必须关注客户价值,关注客户价值,就必然深挖客户需求,从整体工作的源头“1”去做好提效,就是最大的杠杆。在服务的任何阶段,都要始终在客户的视角上,关注需求及需求变化,全程以互信的状态准确把握需求,牵引每一步工作的高效和直线展开。
04►不同角色怎样践行客户第一?
公司内部的管理,就是构建一个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体化作业体系,将外部客户需求的动力和压力进行向内传导,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以整体最高效率的协作实现对客户的价值创造。对于不同职别,客户第一具备不同的内涵。
作为最高决策层,客户第一,不是简单地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价值观的条项,也不是仅服务很少量的客户,实现超高满意度。最高管理层的“客户第一”是负责在公司内构建实现客户第一“端到端”的流程与机制,确保整体公司的客户满意与信赖不断提升,使客户规模在这种信赖驱动下,不断扩延。所以,对于最高决策层,客户第一是“有效的流程机制构建”和“越来越多的客户”的实现。
总监级别同学的客户第一,一方面是透过指导、监督和协调,让组织的流程、机制和方法论在团队良好应用,另一方面是运用专业能力和临场决策力,确保其所负责的多个项目达成客户满意度。因此,对总监级别,客户第一是流程、方法论的成功运用与临场应变指挥的决策。
对于分析师,客户第一就是基于专业方法,从自身所负责的模块为基础,确保所服务客户的满意度;以有效的连接与沟通,创造与对应层级的信赖度与满意度。
客户第一的真正落地,需要在“理念>流程与机制>执行方法”的价值排序基础上,持续进行业务流与方法论的研发与设计。越高技术含量,越大规模的协作,越依赖于人交付的产品或服务,就越难以依靠“素人”直觉上的“客户第一”来实现真正的客户第一。要仰仗高层管理者如产品经理一样,在流程、机制上去进行设计,促动整体组织的理念和机制拉力朝向客户第一。否则,十分具备“客户第一”心态的新手分析师,可能再努力拼,24小时不停都不能拿出客户满意的方案;资深顾问带三个新手还可以让客户满意,但若带10个人就没办法靠人盯人来达成让客户满意了。所以,对组织而言,“客户第一”的实现不靠理想、愿望,而是共识的理念、落地的机制和不断精进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