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RM资讯 劳动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劳动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CRM资讯 189
劳动教育,教程,课程,教学,体系,方案,管理,系统,软件,基地,装修,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是推动劳动教育有序发展的前提。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学科文化缺位、自我认同缺失、劳动形态变迁等问题。面对诸多挑战,实践中探寻出加快劳动学科文化建设、多层面构建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效能等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唱响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号角。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印发,更是将劳动教育推向了高潮。理清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明确其发展方向,寻求其发展路径,将有利于建设一支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劳动教育学科文化的缺位是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从石器、农耕时代到蒸汽、电气时代,再到今天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形态也由以四肢躯干活动为主的体力劳动向以思考、学习、创造等活动为主的脑力劳动过渡,隐性的脑力劳动逐渐取代显性的体力劳动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劳动形态的变化,劳动教育如何开展是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技术在解放人的同时使得劳动逐渐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消费、享受、娱乐等风气盛行,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再加上劳动种类多样化和技术含量的日益增加,更是让“半路出家”的劳动教育教师不知所措。劳动形态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劳动方式的更新,使得劳动教育教师时刻面临新挑战。

伴随劳动形态的变迁,新时代劳动教育在立场、内容、功能、实践等层面都呈现了新的时代内涵。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从繁重复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教育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技术给劳动教育带来的好处。比如,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呈现学生从未经历过、从未见过的劳动生产方式(田地里食物是怎么来的、工厂生产线上产品诞生的全过程等)。

劳动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已有不少地区、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管理体系和教学模式,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劳动教育教师。学校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从不同层面分别构建线上线下劳动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比如,成立线下劳动教育小组、以学科教研员引领成立地区劳动教育学习共同体、通过线上平台组建全国范围的学习共同体等,依托学习共同体,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研讨,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劳动教育教师在集体中成长。

整体方案详细内容请致电:400-090-2005

 

本文来源:运筹软件,联系时请告知是在CRM论坛看到的。《劳动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