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7zp3,堆叠(IRF)相比较于跨链路聚合(M-LAG)的优点,两项技术的使用场景分别是?
问题描述:
堆叠(IRF)相比较于跨链路聚合(M-LAG)的优点,两项技术的使用场景分别是?
组网及组网描述:
堆叠
M-LAG
虚拟系统的IP
堆叠设备组有统一的IP地址。
堆叠生效后各成员自己的IP地址失效。
M-LAG设备组成员有各自的IP地址。
M-LAG设备组没有统一的IP地址。
虚拟系统的MAC
堆叠设备组有统一的MAC地址。
堆叠生效后各成员自己的MAC地址失效。
M-LAG设备组成员有各自的MAC地址。
M-LAG设备组没有统一的MAC地址。
设备登录
所有设备相当于一台设备,登录设备组中任意一台设备均相当登录主设备。
所有设备独立,各设备仍有独立的管理网口。
双主检测链路
业务口直连 Eth-Trunk口代理 管理网口检测三层可达的链路
状态协商
通过iStack链路传递报文。
通过peer-link链路传递Hello报文、设备信息报文。
可检测的故障
直连链路故障 堆叠系统成员设备故障 iStack链路故障 堆叠端口故障 直连链路故障 M-LAG成员设备故障 Peer-link链路故障 接口故障堆叠、M-LAG的优劣势对比
堆叠与M-LAG的配置存在较大差异。那么这两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点呢?详细的对比情况见表1。
表1-2 堆叠、M-LAG优劣势对比堆叠
M-LAG
可靠性
一般:控制面集中,故障可能在成员设备上扩散。主设备的故障可能影响成员设备,可靠性一般。
较高:控制面独立,故障域隔离。
成本
一般:需部署堆叠线缆。
一般:需部署Peer-link线缆。
配置复杂度
简单:逻辑上为一台设备,多台设备同时配置。
正常:多台设备独立配置。
扩展能力
一般:控制面的能力局限于主设备的能力。
较强:扩展能力不受单台设备限制。
对业务的影响
升级:业务
扩容:三台设备以上扩容时需改变原有网络架构或重启设备,影响现有业务。
升级:流量秒级中断。
扩容:不改变原有网络架构,不影响现有业务。
升级复杂度
高:通过堆叠快速升级可以降低业务中断时间,但升级操作时间变长,升级风险变高。
低:通过reboot升级,操作简单,风险低。
网络设计
相对简单:逻辑上单节点设计。
相对复杂:逻辑上双节点设计。
总的来说,堆叠具有配置、设计相对简单的优点,但灵活度、可靠性、升级复杂程度均不如M-LAG;M-LAG相比于堆叠虽然配置复杂度较高,但其控制面解耦、组网灵活度高的特点使其可靠性更强。
7小时前回答暂无
堆叠更简单,mlag的唯一优点就是不停机升级
5小时前回答暂无
你正在,堆叠(IRF)相比较于跨链路聚合(M-LAG)的优点,两项技术的使用场景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