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RM百科 饲料厂客户管理怎么做_饲料销售管理_饲料厂如何管理思路

饲料厂客户管理怎么做_饲料销售管理_饲料厂如何管理思路

CRM百科 161

导读:饲料是畜牧养殖业的基础饲料厂客户管理怎么做,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物性产品的安全、优质和健康。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各种饲料工业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也有推荐性标准,这些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保证饲料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有很多的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应的饲料工业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国际饲料工业协会(IFIF)2020年联合修订出版了《饲料行业良好管理规范(Good Practices for Feed Sector)》。 中农合规FeedChina整理编辑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国际饲料工业协会(IFIF)2020年联合修订出版了《饲料行业良好管理规范(Good Practices for Feed Sector)》[1]。该规范是为贯彻执行《良好动物饲养的食品法典(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de of Practice on Good Animal Feeding)》[2]而制定的实施指南,其目的是基于“同一健康(The one health)”的方针,确保在动物性食品产业链上饲料生产供应环节的饲料安全,进而保证饲养动物的安全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营养与多样化,同时关注饲养动物的福利和环境保护。文章介绍该规范第二部分——基本原则与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饲料原料的采购与接收、标签、可追溯性系统召回、适用于紧急情况的特殊条件、检查和控制程序以及加药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并与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和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供行业同仁参考。

饲料厂客户管理怎么做

中农合规FeedChina整理编辑

饲料原料的采购与接收

1.《食品法典——良好动物饲养规范》(CXC 54—2004)的基本要求

饲料原料(含饲料添加剂)保证来源安全,即来源必须经过基于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评价。所采用的评价程序应符合《食品法典》框架内适用的风险分析工作原则。尤其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商,应向用户提供明确的信息,以便正确、安全地使用。

对饲料原料应进行基于风险防控方案的对不良物质的检查、取样和分析。饲料原料中的病原体、真菌毒素、农药和不良物质等的含量应满足适用的法定标准要求或可接受水平。

2. 《饲料行业良好管理规范》要求要点

① 安全的饲料原料是生产安全饲料进而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的必需条件。

② 应在饲料原料用于饲料生产之前评估其安全性。饲料原料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执行标准应符合饲料安全法规标准要求。任何怀疑可能受到污染的饲料原料不得用于饲料生产,除非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可以将该危害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③ 世界上一些国家对饲料原料采用了不同的法规。这些法规包括:负面清单;可在限制条件下使用的原料目录;某些原料及其数量的排除清单;肯定列表,包括可根据限量或预期用途使用的原料。

④ 采购商或饲料企业应建立原料采购标准。在饲料安全体系中,原料标准非常重要,是与供应商达成协议、制定饲料配方、进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研究和实施后续控制的基础。饲料原料中存在许多潜在危害,其中的部分危害因素不能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被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只应接收经检测为安全的饲料原料。

⑤ 应依据原料采购标准、提供合格原料和产品的能力评估供应商。可通过访问供应商、供应商的第三方认证、采购合同、接收时对所供应原料的监控以及这些技术的结合来评估供应商。应建立合格供应商的标准和批准程序。例如:成为批准的或未批准的供应商的要求;完全批准前对临时供应商的要求;根据公司的采购经验批准现有供应商;在紧急情况下供应商的批准等。

⑥ 应针对饲料原料进行危害分析,列出所有可能发生并与每一个工艺步骤相关的潜在危害,通过危害分析识别重大危害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予以控制。

⑦ 应保持以上有关信息的纪录并供使用。应确保饲料原料的储存和使用适当。

⑧ 应对饲料原料连续采样,进行基于风险的监测,确保满足有关饲料安全标准的要求。

3.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要求要点[3]

① 企业应当加强对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以下简称原料)的采购管理,全面评估原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以下简称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建立供应商评价和再评价制度,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填写并保存供应商评价记录。

② 企业应当建立原料采购验收制度和原料验收标准,逐批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查验或检验。规范还对原料采购验收制度的具体内容、原料验收标准的内容要求、采购实施行政许可的原料、采购实施登记或者注册管理的原料、采购不需行政许可的原料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对周期性选择特定数量的饲料原料进行主要卫生指标检验做了具体要求。

③ 企业应当填写并保存原料进货台账。进货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并对进货台账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要求。

④ 企业应当建立原料仓储管理制度,填写并保存出入库记录,并对原料仓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出入库纪录的内容做出规定。

⑤ 企业应当按照“一垛一卡”的原则对原料实施垛位标识卡管理,垛位标识卡应当标明原料名称、供应商简称或者代码、垛位总量、已用数量、检验状态等信息。

⑥ 企业应当对维生素、微生物和酶制剂等热敏物质的贮存温度进行监控,填写并保存温度监控记录。

⑦ 按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亚硒酸钠等饲料添加剂的贮存间或者贮存柜,应当设立清晰的警示标识,采用双人双锁管理。

⑧ 企业应当根据原料种类、库存时间、保质期、气候变化等因素建立长期库存原料质量监控制度,填写并保存监控记录。

4. 讨论

《食品法典——良好动物饲养规范》《饲料行业良好管理规范》因用于全球饲料工业企业的饲料原料采购与接收管理,因此仅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而这些原则在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中饲料原料采购与管理部分中全部有应用。我国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结合自己的国情和饲料安全管理体系特点,明确、具体地规定了原料供应商评价、再评价、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原料验收制度、原料验收标准、进货台账、仓储管理、原料卫生检验内容与要求等,内容更完整,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便于广大企业执行和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另外,我国制定的饲料原料目录[4]属于肯定列表,禁止在饲料、饲养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物质等强制性标准[5-6]、法规属于负面清单。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7]中许多饲料添加剂是可在限制条件下使用的。

饲料厂客户管理怎么做

中农合规FeedChina整理编辑

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可追溯性与记录保持

1. 《食品法典——良好动物饲养规范》(CXC 54—2004)的基本要求

饲料和饲料原料(包括饲料添加剂)的可追溯性应通过适当的记录保持来实现,以便在出现饲料安全问题时及时有效地撤回或召回产品。应保持饲料和饲料原料的生产、发放和使用的记录并随时可用,一旦发现有饲料安全问题时,可迅速将饲料和饲料原料追溯到前一来源和后一个接收者。

2. 《饲料行业良好管理规范》要求要点

可追溯性或产品追踪工具应能够在饲料/食物链的任何特定阶段(从生产到分销)确定饲料从何处来(后退一步)到何处去(前进一步),以实现饲料/食品检验和认证体系的目标。

饲料企业实施可追溯体系取决于:组织和产品固有的技术限制(即饲料原料的属性、批量大小、收集和运输程序、加工和包装方法);应用此类体系的成本效益;来源国和目的地国的要求。

在设计可追溯性系统时,饲料企业应根据预定原则(见表1)确定其目标。

饲料厂客户管理怎么做

中农合规FeedChina整理编辑

可追溯性或产品追踪的应用应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可追溯系统对贸易的限制不应超过必要程度。

由于饲料和食品生产管理的整合需要越来越多的需求和信息,因此需要更复杂、更详细的可追溯性系统。所以必须开发能结合实际、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的设备项目和设计、IT解决方案、生产工艺设计等。

有关饲料厂可追溯体系的更详细信息见该规范原文。饲料厂的饲料可追溯体系的要求和措施举例:

中农合规FeedChina整理编辑

饲料原料的采购

•确定所选择的供应商、饲料原料数量、种类和参考标准并形成文件

•供应商的所有信息应形成文件,包括:名称、地址、地点、电话、合同号、生产地点、生产过程

•交付日期和地点以及运输方式应形成文件

饲料厂饲料原料的接收

•形成文件并保存供应商针对相关批次签发的分析证书、批准和拒收批次的信息、装运前的检查结果(后一信息可由供应商保存并在需要时索要)

•接收的饲料原料的批次号码或批次合并的号码应形成文件

•记录接收批次的重量

•检查运输货物的车辆,记录名称、地址、车辆信息和装载条件以及接收程序中规定的其他要求

•实施检查并记录人厂原料的检查结果及其与标准的偏差(如有)

•根据对人厂原料的检查,隔离并记录可疑或拒收批次

•从收到的所有批次中采样、标记、密封并在规定的期限和适当储存条件下保存样品

•为接收的批次或批次组合分配内部批号,并记录接收批次的所有数据(如:供应商、数量、类型交货日期和时间)。使标识具有唯一性,并与以前的记录相关联:进货检验结果、车辆检查结果

饲料厂饲料原料的储存

•记录将饲料原料装人简仓或储罐的数量、位置和日期(此信息应链接到简仓和储罐空仓测量和清洁的报告和数据)

•对储存和运输顺序以及观察到的任何不符合项目形成文件

饲料原料的称量与投料

•为每个产品、每个生产日期分配产品编号,记录每日生产数据信息

•记录来自每个简仓和储罐的每个产品和生产日期的重量数据;应记录实际投料量,以便与配方中确定的计划投料量进行比较

粉碎与混合

•为每一生产线和日期分配产品编号(批号)

•记录所有添加组分的分配投料量和混合操作

•为每一生产线和日期分配产品编号(批号)

破碎、喷涂与筛分

•记录所有添加产品的分配投料量以及粉碎、喷涂和筛分操作,记录将进料的简仓和储罐编号。该信息应与简仓和储罐空仓测量和清洁的报告和数据相关联

•记录包装线、包装类型、包装材料批号,并与接收这些货物时收集的数据联系起米

饲料的包装与储存

•记录饲料产品的标签、包装日期和有效期

•应采样、标记、密封和在规定的储存期内储存保留样品

饲料的储藏

•记录储存饲料的简仓、储罐、货架编号

发货

•记录销售订单上的数据、出售的饲料批次、客户名称、地址、交货日期、发票编号

•检查将运输饲料的车辆,记录名称、地址、车辆信息和装载条件以及发货程序中确定的其他要求记录将饲料交付到客户场所的日期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对追溯性要求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中要求饲料生产企业要做好从原料接收到培训、卫生和记录管理生产全过程的35项纪录,为饲料和饲料原料的追溯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未明确提出可追溯性的具体要求。

讨论

饲料和饲料原料生产企业做到产品可追溯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要为进入饲料厂的每一批次的每一种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购入的产品(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混合原料)、中间产品(厂内配置的小料或预混料)、每天安排生产的每一品种的每批产品、每次的冲洗料、调质制粒、挤压膨化、成品包装的每种产品的机头机尾料、落地回收料、不合格产品、设备中清扫出的残留料等分配一个唯一的批号或编码,并按此批号记录到该批原料在生产系统中流经的所有工段或工序的记录表单中以及库存、检化验单中。对于某些散装原料(如玉米、小麦、DDGS等),可能会有不同来源的原料进入同一筒仓或其他散装库中,此时可以采用将进入同一仓库的不同来源散装原料赋予合并后的批号,以便于示踪或追溯管理。由于有了唯一批号,则可以准确做到先进先出、精准使用,确保饲料安全。从这一立场看,我国应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中增加这样的要求。